第 5 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纲展示]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两种类型(1)概念①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 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2)联系一般情况下二者呈负相关,a 为抵抗力稳定性,b 为恢复力稳定性。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与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提示:这种调节是正反馈调节,因为其使生态系统远离了平衡状态。(2)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提示:负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的基本调节方式,存在于生物群落中,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3)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4)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提示:森林被破坏后,短时间内不易恢复是由于其抵抗力稳定性较高。(5)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2.思考回答(规范表述)(1)与人工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其原因是什么?提示:(1)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2)必修 3P110“与社会的联系”若对森林采用掠夺式砍伐,会导致什么后果?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其他可以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的例子吗?提示:恢复过程极其漫长,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如农业生产中不断施肥、灌溉、除草及控制病虫害等可以使种植单一农作物的农田保持稳定。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3)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