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 2 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3.能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阐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力与方法:1. 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使学生 学会严密的推理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践动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遗传学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2.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合作、尊重科学、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勇于自我否定的精神。(2)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3)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4)教学建议: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的“基因在染色体上”,这节在高中阶段的遗传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学科思维的训练,以及提高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一节应围绕“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过程,精心设计学生参与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究,训练 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这节课的重难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建构遗传学知识体系和训练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上。本节虽然没有涉及到真正的实验探究过程,但是需要教师和学生 具有比较 完整的逻辑思路。教材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类比推理法,还通过摩尔根果蝇实验再现了其科学探 究的历程,所以对学生来说也是较好的科学史的教学资料,从遗传因子的提出到萨顿假 说,摩尔根实验最后应用结论总结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这个对基因探索历程的教学可以使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再现的科学情境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其次在有些细节内容上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比如开始问题探讨中“一个是看不见 得染色体一个是看的见的基因,由此你可以得到哪些推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这些教材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尤其是摩尔根的证明过程。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多媒体显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然后展示F1黄色圆粒豌豆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请同学分析两图并思考,染色体和遗传因子可能存在什么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