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 预防疾病 班级:一年级班主任:吕冰旭 一、手足口病得诊断与治疗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 就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得传染病,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得婴幼儿,可引起发热与手、足、口腔等部位得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得肠道病毒有 20 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Cox Asckievirus) A16 型(Cox A16) 与肠道病毒 71 型(Enterovirus71、EV 71)最常见。 二、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 (一)传染源 手足口病得传染源就是患者与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就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 1~2 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 3~5 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与轻型散发病例就是流行间歇与流行期得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就是通过人群间得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得。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得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得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得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与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得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 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得抗体,因此,手足口病得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 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 岁以内占发病数 85%~9 5%。据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 2~3 年流行一次,主要就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得流行提供先决条件。我国天津市 1983 年流行后,散发病例不断,1986 年再次发生流行,而且两次均为 Cox Al6 引起。 (四)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得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与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得交叉感染与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三、预防原则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