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 一个主题: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两条主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三个重点: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第 19 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资本主义的“梦魇”与“重生”——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2)重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激化了供给和需求的矛盾。(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2.表现(1)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2)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3)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3.特点: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等抗议活动不断发生,法西斯分子乘机造势,扩大政治影响。(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3)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15.对策(1)措施: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2)结果:经济危机更加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3)社会政治: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经济危机发生后,他们对中国的争夺更为激烈。在对华争夺战中,美国先后与国民政府订立两项借款合同,1931 年的美麦借款规定:“中国向美国粮市平价委员会购买美麦粉 45 万吨。”美麦连本带息,高出当时国产麦市价的 30%以上。 日本更是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不仅武装占领东北、控制华北,而且鼓吹所谓的“中日经济提携”,掠夺中国的资源,提出“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口号,企图变中国为其原料供应地,后来更是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汪效驷《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农村的影响》二、罗斯福新政1.措施措施内容作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克服金融危机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加强证券监管恢复了金融秩序,恢复了人们对银行的信心恢复工农业生产成立农业调整署,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制定各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促进了农业复苏和工业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