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5秋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4《古诗三首》 教案

25秋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4《古诗三首》 教案_第1页
1/5
25秋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4《古诗三首》 教案_第2页
2/5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庭、未”等 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磨、挑”,会写“洞、庭”等 10 个字。2.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4.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重点)5.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逐步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难点)【课前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课前预习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庭、未”等 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磨、挑”。2.知道三首古诗描写的季节。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和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洞庭》。【教学过程】一、单元整体解读,发布任务1.单元整体解读教师带着学生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内容,并解读单元人文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带学生走进“缤纷秋韵:绘制我的金秋纪念册”的单元情境,并解读单元活动任务和单元核心任务。第一卷:诗韵秋声,寻秋之信使任务一:落叶成画2.教师导入本课的主题情境,解读本课的活动任务。教师板书本课课题“古诗三首”。二、识记生字,整体感知古诗诗韵秋声·字林寻迹1.学生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三首古诗。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组词的方式进行识字,重点识记多音字“磨”“挑”。3.诗韵秋声·题中寻意: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借助题目,说一说三首古诗分别是讲什么内容,并能借助诗中的关键字词说出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任务二:诗韵秋声·赏洞庭美景一、读诗歌之韵认识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主要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听范读,把握节奏1. 听范读,划分节奏。2.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 认识多音字“磨”。(mó)磨坊;(mò)消磨二、寻诗中之景找出诗中景物。预设:湖光、秋月、潭面、洞庭山水三、晓诗中之意1. 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1)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诗意:洞庭湖上的秋月光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2)理解修辞。① 拓展关于“镜”的古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② 结合图片,感受修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面比作为打磨的铜镜。2. 理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结合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5秋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4《古诗三首》 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