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批改实效性策略讨论》 (8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初中数学作业批改实效性策略讨论》 结题报告 丹阳市埤城中学 周智力 卢鑫辉 朱林 在实践教学中,很多老师批改作业时,总是把检查作业的上交情况和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作为主要目的,批改也仅以对题打“√”错题打“×”,并加等递评价。随着改革的深化进展,我们思考,数学作业的批改仅仅就一种统一的格局吗?学生的作业是什么?批改的目的又是什么?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讨论的背景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而批改作业则是老师对学生这一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数学作业批改方式一直采纳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化进行,以及时代对培育新型人才的需要,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暴露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1、老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老师天天改。假如一个老师任两个班,每班按 50 人计算,每次要批改 100 本作业;若每次留 4 个题,一次要批改 400 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 2 分钟,就要花去 3 个多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再加上平常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探究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当然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 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素养教育下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育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3、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老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老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老师批改作业常用“ ”、“ ”、“ ”等简当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作业的“全批全改”老师很辛苦,但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对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讨论势在必行。 (二)课题的界定 在“自主学习、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