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公开课教案(2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解比例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 3∶8 = 15∶40 3 × 40 = 8 × 15= 9× 0.8 = 1.6 × 4.5x:4=1:2 x× 2 = 4 × 1 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 x 吗? 3、导入课题(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解比例的含义。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假如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2、教学例 2。(1)出示例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式:模型高度:原塔高度=1;10。(2)哪个量是已知的?哪个量是未知的?怎样求模型的高度?(把未知项设为 X)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 X 米。(3)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比例:X:320=1:10(4)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怎样解呢?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积等式:10x=320×1。说明:这样解比例也就是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 X 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但这里还用写“解:”吗?为什么?)(5)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问:结果后面要带单位名称吗?并强调:这是应用题,别忘了,还要答哦。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积等式,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 x。 3、教学例 3。出示例 3:解比例=提问:“这个比例与例 2 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积等式来求解吗?学生回答后,老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积等式。)变成积等式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积等式。)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