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藏》的底本及雕造考 本文为了讨论《高丽大藏经>底本与板刻的性质,首先,想综合一下已有的讨论结果,看一下具有代表性的见解。然后,想通过以现在在韩国还未能受到瞩目的《赵城金藏》,完成于 1173 年,被认为是《开宝藏》的覆刻本。)为中心,与湖林博物馆所藏的《初雕大藏经》以及东国大学影印的《新雕大藏经》的对比、守其法师编着的《校正别录》的校勘记以及在校勘记里涉及到的《新雕大藏经》和《赵城金藏》的对比来,讨论《高丽大藏经》的底本与板刻的性质。 如此的讨论结果将成为我们推断在大藏经间出现的文字异同的先后、文字异同的原因及由来的根据。这样的话,讨论的结果将会被佛经的讨论者们更加有效地使用。 一、关于对《高丽大藏经》的底本与板刻的既存说 《高丽大藏经》是对《初雕大藏经》和《新雕大藏经》的总称。如今虽然《新雕大藏经》连板木都保留在了海印寺,但是《初雕大藏经》却只有一部分印本被留存了下来。因为对于这些《初雕大藏经》和《新雕大藏经》的底本与板刻没有确切的根据,所以,对它们的讨论还显得很模糊,即使是已经发表的见解,要被定为是定论还有问题。我们来看一看最近发表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见解。 日本的小野玄妙在《佛书解说大辞典》中以《北宋官版覆刻〈高丽大藏经〉目录》为题做了如下的叙述。他主张《初雕大藏经》是《开宝藏》的覆刻本,但回避了对《新雕大藏经》的详细讨论: 在新雕中用国前本、国后本、宋本、丹本等进行了校正,并进行了补充以及代替。…我看了做为新发现的南禅寺大藏中的初雕本零本的大集经,发现那就是北宋官版的覆刻。不仅是字体、行数、版心的高度一致,就连字体的气韵也很仿佛。但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那时作为雕版大藏只有北宋官版一藏,因此假如被覆刻,成为它的底本,那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中国的《中华大藏经》编辑局在《中华大藏经》的“内容简介”中说到:“《高丽藏》与《赵城金藏》一起,是属于《开宝藏》系统的覆刻本,版式一致。因此,假如用《高丽藏》来补充《赵城金藏》是天衣无缝的。”认为《新雕大藏经》是《开宝藏》的覆刻本。 韩国的李箕永先生在《高丽大藏经的历史及意义》中作了如下的叙述,认为《初雕大藏经》是《开宝藏》的覆刻本。对于《新雕大藏经》,从下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他认为是由守其法师将《开宝藏》、契丹本、初雕本进行了对比修整,做出新的登载本板刻出来的: 北宋的官版大藏经一成立,最先紧跟着发源大藏经雕造并进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