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模式演变

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模式演变_第1页
1/5
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模式演变_第2页
2/5
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模式演变_第3页
3/5
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模式演变 自 20 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西方国家的 R&D 管理模式几经演变,目前已经进入第四代研发时代,这一变革推动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目前我国企业的 R&D 管理还处于不断进展阶段,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践证明,讨论并借鉴西方先进 R&D 管理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 R&D 为战略手段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是提高我国企业 R&D 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经验。 一、西方 R&D 管理模式的演变及其特征 根据开发环境以及组织和运作原则,美国学者菲利普 A·劳赛尔、卡马尔 N·萨德和塔马拉 J·埃里克森把 R&D 管理划分为三个时代。 1.第一代研发:直觉型(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 20 世纪 30-5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技术、资金等资源丰富,加之政府的慷慨支持与投入,许多公司实施了所谓的“希望策略”,即雇佣高素 质的科学家、工程师,为他们提供最好的设备、最优的工作环境、足够的讨论自由,希望他们能够独立地制造新产品、新工艺,从而制造具有商业意义的成果——收益或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第一代 R&D 管理模式诞生了,即由科学家来组织管理,通过他们对讨论项目的确定、实施,产生的重大科研成果或产品突破,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收益。最成功的案例是 1939 年 Do Pont 公司的化学家 Wallace Carothers 领导的科研组意外地发明了尼龙,在后来的 50 年里,尼龙为 Do Pont 赢得 200亿-250 亿美元的利润。 在第一代研发管理中,R&D 主体并没有明确意识到作为“项目”的研发意义,对这类项目成功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无充分的估量、或实行预先的措施。因此,R&D 目标十分模糊,对 R&D 的理解可谓“宿命论”的。其基本特征是:R&D 主体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公司的技术未来很大程度上由 R&D 部门单独决定,管理者很少提供指导意见,有时甚至根本不知道 R&D 的进展情况。这是一种缺乏规划和管理,无战略框架的“放任式”管理。所以,第一代研发也可称“直觉型”R&D 管理模式。 2.第二代研发:目标型(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末) 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市场体系的形成,企业之间竞争加剧,资金、技术等各类资源愈来愈稀缺。企业经营者认识到必须有效地进行 R&D 管理,才能提高 R&D 的成功率和资源使用效率。此时,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已逐渐形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模式演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