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中期讨论报告26 年 10 月,我校开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实验。两年的时间,学校课题组成员和一批骨干老师本着”两条腿走路 的方针,即一边学习培训,一边实验探究,结合各学科教学容和特点,积极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酝酿了有益的反思。下面从三个方面作简要汇报。一.我们的认识必要性、效劳性、规律性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开展,必定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从微观上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老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气氛。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制胜法宝,同样信息技术也不可能是万能钥匙。因此,我们在"整合 的过程中,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理念。1.”整合应强调必要性强调整合的必要性,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有机的、恰到好处,不是人为的拉郎配,不是每学科、每堂课都必须整合,不是有整合就是创新,无整合就是传统。整合是教育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容的实际,另一方面则要凸现信息技术的特长。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更加准确的反映或逼真的模拟出微观世界与瞬间变化中的各种现象,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从而有利于培育创新能力。又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会促进本地与远距离的协作以及师生间的沟通,并且帮助他们成为由学者和科学家组成的更大世界的一局部,提高学习者的合作、讨论和反思能力。再则,网络的虚拟功能可以为我们创设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情境,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老师要利用这些独特的优势,严密结合教育容,进展有机的整合,这就是必要性的涵。2 ."整合应注重效劳性现代信息技术的根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为: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老师应当深化讨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