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24* 京剧趣谈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激发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语言运用: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思维能力: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审美创造:了解京剧更多的奥秘,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课前解析】《京剧趣谈》由两篇小短文组成,分别是《马鞭》和《亮相》,介绍了京剧表演艺术上的道具和表演形式,具有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特点。关注学习任务:作为略读课文,主要解决课题之下的学习任务。一是谈谈自己对京剧的了解;二是课下看京剧,与同学交流。提示除了掌握课文内容外,还应对京剧的文化适当了解。关注表达方法:两篇短文多次运用了分类别、举例子等方法,以马鞭、针线、酒壶酒杯作为道具的例子,以亮相的具体动作作为表演形式的例子,具体生动,非常具有画面感。【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教学重点】可以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教学难点】可以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 3)1.教师播放京剧《空城计》片段,师生共同欣赏。2.师生交流对京剧了解。(设计意图: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京剧知识,可以用“已知”的来激发“未知”的兴趣,打开学习京剧文化的兴趣大门。)3.揭示课题《京剧趣谈》,板书课题:京剧趣谈,学生齐读课题。二、了解京剧1.资料链接(出示课件 4)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时期空前繁荣。2010 年 11 月 16 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京剧常识(出示课件 5)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舞台上的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三、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 6)(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两篇短文分别介绍了关于京剧的哪两方面内容?(2)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3)汇报交流预设 1:《马鞭》介绍了关于京剧的道具。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