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类及介入治疗技术策略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类及介入治疗技术策略_第1页
1/6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类及介入治疗技术策略_第2页
2/6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类及介入治疗技术策略_第3页
3/6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类及介入治疗技术策略关键字:冠状动脉分叉对吻支架对吻球囊扩张冠状动脉分叉处因为血液湍流和高剪切力而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叉病变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总量的 15% ~20%。一个真正的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指主支血管(MV ,main vessel 和分支血管(SB, side branch)形成倒“ Y,型并且狭窄直径大于 50 %。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报道具有较低的手术成功率、较高的手术费用、较长的住院时间和较高的临床及 造影再狭窄率。因此,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是介入心脏病学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领 域。然而,最近在支架设计,选择性使用两个支架技术,可以接受的分支结果,以及各种 技术的使用(如高压后扩张,对吻球囊扩张和血管内超声)等,使成功治疗并具有极佳长期 预后的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病人数量迅速增加。1 分类分叉病变不仅在解剖形态上仗如斑块的位置、大小,分叉夹角大小,分叉的部位,分支的大小等)是各种各样的,而且在治疗中解剖形态是有动态变化的(如出现夹层和斑块隆突移位)。所以,绝对没有两个相同的分叉病变,也没有单一策略可被用于每个分叉病变上。冠 状动脉分叉病变先前已经被依据 MV 和 SB 夹角和斑块位置被分类。根据 SB 夹角的程度,分叉病变被分为(1) "Y"型:当夹角<70°, SB 通过性常常不是很难,但是斑块移位会很显着,而且部的支架精确定位释放是更困难和(2)"T"型:SB 夹角〉70°; SB 通过性通常是更困难,但是斑块移位常较少,而且部的支架精确定位释放更直接简单。有以下几种分类法常常被使用。1.1 Duke 分类:A 型:病变只涉及主支近侧。 B 型:只累及分叉后的主支。 C 型:病变涉及主支近侧和远侧,分支未涉及。D 型:最常见,占 40%,病变累及主支近侧和远侧及分支开,形成倒 “丫,形。E 型:只累及分支。F 型:累及主支近侧和分支开处。1.2 Lefevre 分类:1 型:病变涉及主支近侧和远侧及分支开。2 型:累及主支,但未累及分支开。 3 型:病变位于主支的分叉近侧。4 型:病变累及分叉的各分支开,而不累积主支分叉的近侧。4a 型:是病变累及主支的分叉远侧。 4b 型:是病变累及分支开处。1.3Medina 分类 1 :依据主支近、远侧及分支顺序,按有(1 )无(0 )病变显示,如1, 0, 1 即为主支近侧和分支有病变,主支远侧无病变。这种方法简单易记被多数人采纳。1.4 Movahed 分类:以 B、C ( N、S、L )、1M(1S、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类及介入治疗技术策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