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6 年 1 月 8 日,国**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共 6 章,分别为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和附则。编制《总体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为:(1)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则①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②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③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中*、国**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 1 急管理体制,实行各级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④ 依法法律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法律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⑤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⑥ 依靠科技,提高素养。加强公共安全科学讨论和技术开发,采纳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备,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开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养。(2)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总体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根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特别重大(I)重大(II)较大(III)和一般(IV)。(3)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