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名校长高级讨论班的学习心得笔记 在长三角名校长高级讨论班的学习心得笔记 ()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 汪正贵 学习笔记之一 我们正处于一个后现代社会,这是一个工具化的世界,充斥着功利和浮躁、短视和偏见。 我们正处在一个权威丧失的时代,失去了共同信服的权威。 我们正处在一个超验的不可能性的时代。我们的孤独感,来自于我们不能共同分享一个共同的世界。 我们正处在传统破裂的时代。源于思想资源的贫乏和庸俗。 我们似乎并不存在一个共同的现实世界;因此我们要制造一个共同的现实世界。 教育是国家控制思想的源头,教育也是开启制造共同的现实世界的源头。在这种国家主义情况下人的自由进展和制造性如何可能。这是一个教育内在的悖论。 教育永远是国家权力、官方知识和话语的体现。 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更要进行人文教育,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人文教育关注人的精神、人生的意义。 人文教育促进人的自由进展。人的自由随时与义务相结合。要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讨论人的自由。自由意味着义务,选择意味着责任。 多元课程的哲学意义,就在于为学生提供选择,植入自由的种子。 马克思说,教育就是给人的脑子里安装一个轮子,人离开了这个轮子,就不会说话了。我们现在要寻找教育的新的轮子。 制度能让老师不打学生,但不能让老师笑着对待学生,只有老师内心的温暖才能让她微笑着面对学生。制度让人做不能做的事,文化让人如何做得更好。 缺少的不是制度和规则,而是缺少制度和规则意识,以及对制度和规则的敬畏。 教育要用减法。减是为了做最重要的事。 教育要做正确的事,守正。 教育要静下心来,静等花开。学校不是跑马场,师生都在忙碌地奔跑,确不知道方向。 教育要教真道德。宁可沉默,也不去讲一些大话,空话;大话、空话讲多了实际上也就成了假话。 要把校长的影响力减到最小。校长要学会走到幕后,让老师和学生走向前台;校长要学会引领与唤醒,让思想和理念影响师生;校长要制造“替身”和“影子”这个“替身”和“影子”就是学校的制度理念、精神和文化;校长不要走在变革的最前面,否则不是你脱离了群众,就是群众抛弃了你。 学校不能折腾、颠覆,而是传承与创新、积淀和进展。 课程才是学校的产品。有人说学生是学校的产品,这是误解。当学生成为产品容易导致学校的工业化倾向:将学校看作工厂,经过流水线式的加工,生产出千人一面的产品(学生)。当学生成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