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排水管网及附属设施排查工作流程一、资料收集开展排查工作前,应尽量收集以下资料:1、排查区域的排水规划资料2、排查区域的 1:5 (或 1: 10)地形图;3、已有的排水管线图;4、现有排水管网的建成时间、竣工资料;5、现有排水管道的病害缺陷情况资料;6、现有排水管网日常维护运行情况资料;7、排查区域各排水户的建成年代、接管资料、用水量和排水量等信息;8、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运行的水量、水位及水质检测数据报表;9、管网系统运行的水量、水位及水质检测数据报表;10、内河水质及水位情况;11、已有的《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报告》和检测影像视频资料;12、已有的排水管网 GIS 资料;13、其他相关资料。二、系统分析排查区域划分资料收集完善后,对排水管网进行系统分析,理清排水系统总体的联通性 及相关性,划分排查区域。污水管网通常以污水泵站上游或汇入主干管的节点上 游为排查区域,雨水管网通常以各排放上游为排查区域。三、基础排查根据所划分的排查区域,对排水设施进行系统性排查,主要采纳开启井盖 检查、水质检测、水位测量等手段,为制定排水管网深度排查方案和完善排水 系统提供前期资料依据。四、深度排查在基础排查的前提下,对问题区域有针对性的采纳封堵降水、清疏、检测 等手段,查明管道内部缺陷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实施修复工作。五、编制成果文件根据管网排查内容,编制成果文件。六、成果验收及应用对排查成果进行验收,验收后的排查成果可应用于排水户错接混接改造、 排放(污水直排、地表水倒灌、海水倒灌)改造、沿河截污系统(溢流污 染、倒灌)改造、排水管网(病害缺陷、系统短板、雨污水错接混接)改造。应将排查成果信息化,建立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搭建信息平台,服务 于排水管网及附属设施日常运行维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