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有效进行分层教学1.同学分层 多年的教学施行中,我发现,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关于全班约1/4 的同学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们根本不屑于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又有约 1/4 的同学完全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新知识;还有约 1/4 的同学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老师适当的点拔或同学间的互相帮助,也能顺利掌握新知识;最多只有约 1/4 的同学在接受新知识时存在一定困难,这部分同学,我们暂且称之为"学困生'。鉴于以上发现,我依据全班 60 多名同学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智力诸方面的状况,把同学分成四个层次,数学课前,每个层面的同学带好数学书、作业本、文具等学习用品分坐到各自的学习小组。当然,也不是每节课都如此,如不必须要分层施教的则提前通知同学仍按自然座位坐。 2.分层授课 备课时,关于同一教学内容,我会合计不同层次同学的接受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目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一般状况下,分层授课时,前十五分钟让一、二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学新授内容十五分钟,完成课本上的试一试、练一练和学习中相应的习题,完成后,同桌小声沟通并互相批改学习;同时,〔老师〕给三、四学习小组的同学教学新课。接下来用十分钟给三、四学习小组的同学完成学习;老师则用这个时间听取一、二学习小组同学质疑并通过提问了解他们自学的状况。最后十五分钟,老师则给一、二学习小组的同学分别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难易不同的学习题;老师则检查三、四学习小组同学的学习状况,给以相应的辅导,再给第三学习小组的同学布置一定的习题,老师则给第四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重点辅导并完成简单的学习。每个周末,每个同学在课后作业本上对本周数学方面的学习状况进行一次非常简短的书面小结,或小结自己的学习态度、取得的成绩,或介绍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方法、情感体验,或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或对老师提出教学方面的建议、要求。这样老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同学的学习信息,书面解答同学的问题,与同学进行书面的沟通、〔沟通〕,强化师生间的了解和理解,并通过采纳同学合理化的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每个月初,老师依据同学上月的学习表现,重新调整同学的组次,以激励学习态度好,进步显然的同学和警醒自觉程度低、学习退步的同学,让他们感觉到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得到提升,得到别人的认可。 3.分层学习 由于班级同学人数多,同学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很大,"学困生'的人数相对很多。所以,课堂上老师一般都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学困生'身上,而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