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安全活动教案ppt《不跟陌生人走》目录CONTENCT•课程介绍与目标•陌生人危险性认知•个人防范策略与技巧•家庭安全教育内容•校园内外安全防范措施•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课程介绍与目标背景目的教案背景及目的近年来,儿童走失、被拐等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大班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们设计了这节名为《不跟陌生人走》的安全活动课程。通过本次活动,使大班幼儿了解与陌生人交往的潜在危险,学会拒绝陌生人的诱惑,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使幼儿了解什么是陌生人,认识与陌生人交往的潜在危险。培养幼儿拒绝陌生人的诱惑、寻求帮助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形成对安全问题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课程目标设定适用对象大班幼儿(5-6岁)。适用场景幼儿园课堂、家庭安全教育、社区安全宣传等。适用对象与场景02陌生人危险性认知指幼儿不熟悉、不认识的人,包括从未见过面的人、久别重逢的远亲等。陌生人的定义根据与幼儿的关系和接触程度,可分为完全陌生人和貌似熟悉的人。陌生人的分类陌生人定义及分类教育幼儿学会识别陌生人的行为和言语,如主动搭讪、询问家庭情况等,提高警惕性。指导幼儿认识可能存在危险的环境和场景,如偏僻的角落、黑暗的地方等,避免在这些地方与陌生人接触。潜在危险源识别识别危险环境和场景识别陌生人的潜在危险80%80%100%案例分析:被陌生人带走事件通过真实案例或模拟情景,向幼儿展示被陌生人带走的严重后果,引起幼儿的重视和关注。分析案例中幼儿被陌生人带走的原因,如缺乏警惕性、轻信他人等,帮助幼儿认识问题的严重性。教育幼儿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自己,如大声呼救、寻找帮助等。事件描述原因分析应对措施03个人防范策略与技巧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或邀请,以免陷入危险。在公共场所时,留意周围环境,注意可疑人员或行为。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保持警惕,不轻信他人010203学会说“不”,对于陌生人的不合理要求要果断拒绝。在遇到危险时,及时向周围人求助或报警。记住家长或老师的联系方式,以便在需要时及时联系。学会拒绝和求助方法01020304情景一情景二情景三情景四角色扮演:遇到陌生人时如何应对当有人向你推销商品或邀请你参加活动时,要谨慎判断,不要轻信。当有人自称是你父母的同事或朋友来接你时,不要轻易相信,要先与父母核实。当有人向你问路时,你可以热情地指路,但不要亲自带路。当有人尾随你或试图接近你时,要迅速向人多的地方移动并寻求帮助。04家庭安全教育内容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明确家长的监护责任教育孩子识别危险家长监护职责强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有责任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孩子受到任何形式的伤害。家长应教育孩子如何识别潜在的危险,如不与陌生人随意交谈或跟随陌生人走。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和与陌生人接触时。03定期回顾和更新家庭安全规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家庭安全规则也应相应地进行调整和完善。01制定家庭安全规则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安全规则,如不允许独自外出、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礼物等。02严格执行家庭安全规则家长应监督并确保孩子遵守家庭安全规则,对孩子的违规行为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教育。家庭安全规则制定和执行亲子互动:共同制定家庭安全计划与孩子一起讨论安全问题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安全的看法和担忧,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确保家庭安全。共同制定家庭安全计划与孩子一起制定具体的家庭安全计划,如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联系家长、如何报警等。进行家庭安全演练定期组织家庭安全演练,让孩子熟悉并掌握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行动和措施。05校园内外安全防范措施123对进出校园的人员进行详细登记,包括姓名、事由、进出时间等,确保人员流动的可追溯性。严格实行出入登记制度在校园出入口设置门禁系统,通过刷卡、人脸识别等方式验证身份,防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校园。设立安全门禁系统安排专职保安或教师志愿者进行校园巡逻,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校园安全。加强校园巡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