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喜欢咬人呢】首先,从生理上分析:一个原因是,儿童的嘴在发育发展过程中,是一件很重要的器官。在婴儿期很软弱的时候,他们用嘴来进食,吮吸,从而产生快感,使心理得到满足,同时也用嘴去感知世界,咬东西是婴儿探索世界的行为,是无意识的,尤其是一岁左右的小小孩,他们对人与物体的概念不是非常清楚,咬人与咬物对于她来说没有什么不同。另一个原因是,儿童在长牙的时候,牙会发痒的,所以小孩一般在出牙时喜欢咬东西。如果家长错过了,或者说在宝宝生理阶段制止了宝宝口欲期的行为,那么,宝宝就会在1岁半左右的时候出现咬人的现象,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一般称之为“延迟满足”。所以,在宝宝口欲期的时候,父母尽量去满足宝宝的生理要求,不要认为用嘴巴咬东西是不正确的行为故而随意制止。再者,从心理上分析:一:出于情绪宣泄的需要,因为幼儿语言发育尚不够完善,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需要,孩子想要什么又说不清楚,从而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情绪焦急就会朝身边的人咬去,这实际上是小孩发脾气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在孩子没有休息好,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这样现象。二:因为孩子不懂得分享,当他的玩具或食物被别的小朋友抢去的时候,会用咬的方式来袭击他人。三:孩子咬人有时候也是他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比如有的宝宝专门咬妈妈,因为他爱妈妈,所以就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妈妈的这种特殊感情。三:有的小孩会通过咬人这样的行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尤其是在托幼园所孩子咬了孩子以后,被咬的就要哭,老师就会出面干涉,而咬人的孩子一方面见别人哭心理会产生某种快感,另一方面见老师反应过激,也会觉得好玩,所以还会继续咬别的小孩,甚至连老师也咬,久而久之,有的宝宝可能还会把这当成一种游戏,并乐此不疲。在找准了原因之后,下一步就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如果孩子咬人纯粹是一种无意识探索性的行为,可以淡化处理,但最好也不要做出必要的反应,宝宝看到自己的行为没有得到回应,也许下次就不会再用不过这种办法咬持之以恒。·如果孩子咬人是因为长牙,牙齿发痒,可以买个磨牙器给她,再买点磨牙饼干或者糖果给她吃吃,当然同时也还得要告诉她不能随便咬人。·如果是因为想要的东西得不到而情急咬人,就要教导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用新的兴奋点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即正确使用行为疗法,而不要过分指责,因为任何指责只能强化错误,效果适得其反。·如果孩子是因争夺玩具或食物而咬人,就要教育孩子懂得分享,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如果孩子是用抓人咬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特殊情感,建议每次他抓人咬人的时候都要抓住他的小手,严肃地告诉他:“你这样会把妈妈抓痛,会把妈妈抓破,来,抱抱妈妈,亲亲妈妈……”坚持这样灌输,他就会明白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千万别打他,如果你打他,他会认为这种打人的方式是正常的,可以被接纳的,并且他会迷恋你这种过激的反应,经常通过这种行为来吸引你的注意。·如果孩子经常通过咬人这种行为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和引起小朋友哭,并且形成习惯的话,那就属于非常严重的攻击性行为了。首先可以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告诉他咬人是不对的,咬人的行为是谁都不喜欢的,让他记住今后再也不能咬别人了;如果这种温和的说服教育方式无效,就要用谴责的方式了,要在口头上强烈指责咬人的行为,并引导他向被咬的人道歉;如果谴责还是无效,就要适当采取惩罚了。惩罚的方法有:1、取消奖励。在上次咬人行为发生后,与孩子约定,如果下次再咬,就取消他应得的奖品,例如小贴花、善行树叶,甚至点心水果等等,如果是托幼园所运用此方法,最好与家庭配合一致。2、孤立隔离。当咬人行为频繁出现的时候,可以把孩子关在房间里,让他“闭门思过”,取消他获得注意的机会,让他体验被冷落和孤独的滋味,具体运用的时候,要注意用轻柔的语气,但态度要坚决。3、有益体罚。体罚本是我们严厉禁止的一种教育行为,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下,但我们在选择体罚方式的时候,会充分考虑体罚行为本身是否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