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最后 50 天方法拓展知识边境的阶段早就过去(基础阶段的事儿),越到考前越要返璞归真,保证会做的题不丢分,难题尽量蹭分。考研试题大部分都是中规中矩,经过扎实的复习,考个理想的分数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问题在于你能否把握住常规题。 贪多无益,少看乱七八糟 最后阶段,大家都用抢分来形容,就是时间用在刀刃上,重点只看常常出题的考点,而且尽量以文档类资料为主,多动笔涂画,少看视频,不然看着很爽,做题就懵逼了。 自己总结,少依赖别人的 无论是政治的背诵,还是〔英语〕的作文,你都要有意识的自己总结,只有经过你自己思索的东西,你才有可能记得住并在考场发挥出来。所有的技巧或模板,你都要内化汲取,理解成自己可用的方法,不然永远无法驾驭,背再多都没用,你答题用的还是你那套,或者你强行用别人的自己心里其实没谱,你根本不敢冒这个险。 扎实复习,没有灵丹妙药 越到最后,各种牛鬼蛇神都会出现,向你兜售各种模板、押题等,你要坚持定力。没有基础和扎实的复习,你能做到所谓的盲解吗?即便真的有这种方法,你真的敢应用到考场答题吗?除非你对结果无所谓或本身近乎裸考,没啥可失去。否则,关于考名校或辛劳的复习的考生来说,你就是拿成绩和前途在开玩笑。这些方法可以参照,比如最后辅助你检测答案是否合理或确定某些模棱两可的状况,但绝对不是解题的正道! 2 考研冲刺复习 一、复习毫无章法 考研复习的每个阶段都应该有是规划的,到了冲刺阶段,紧张的气氛渐浓,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很多小伙伴反倒失了章法,逮着什么复习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追,看上去好似学了很多东西,但效果却不甚理想。最好的方法还是沉住气,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巩固提升,让最后这段时间为自己高效所用,到了考场上才能真正受益。 二、提前"养精蓄锐' 考前养精蓄锐本是无可非议的,但也要掌握对方法。关于很多考研人来说,已经习惯了比较紧张的复习节奏,形成了稳定的生物钟。这个时候猛然加大强度固然不可取,但提前松弛下来更加不应该。且不提临近考试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黄金时间',单就坚持状态的稳定性来说,也不宜过度放松,否则容易造成生物钟紊乱,反倒失去了最正确状态,好心办坏事,得不偿失。 三、身体状况"亮红灯' 健康的身体是考研的本钱,考前最最应该保证的,就是优良的身体状态。正如上文中提到的,提前放松有可能造成生物钟紊乱,影响身体状态和考场发挥。但更加普遍的状况是考前疯狂地自我加压,起早贪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