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讨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80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讨论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讨论组与对比组,每组 40 例,讨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组仅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讨论组炎症因子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治疗后,讨论组患者血脂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极佳的抗炎、改善血脂指标的作用,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药理作用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25)05-0252-01 急性冠脉综合征具体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多种心血管疾病[1],其发病的生理病理基础具体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急性、亚急性心肌缺血[2],病情较为严重。现阶段,急性冠脉综合征多依据其发病机制给予对症治疗,阿托伐他汀作为高胆固醇血症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于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 80 例剂型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讨论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25 年 1 月到 2025 年 12 月收治的 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讨论对象,患者住院后均被诊断为严重的心肌缺血,并伴有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心电图检查可见 ST 段有短暂的抬高或压低,T 波倒置,经 CT 造影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讨论组与对比组,每组 40 例,讨论组男 24 例,女 16 例,年龄为 45-70岁,平均年龄为(58.6±5.7)岁,对比组男 23 例,女 17 例,年龄为 45-73 岁,平均年龄为(57.6±5.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讨论组患者确诊后常规治疗前给予阿托伐他汀,剂量为 20mg/d,后行 100mg/d 阿司匹林、10mg/d 依那普利及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对比组患者确诊后仅给予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行 8 周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分别行静脉血抽检,测定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