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教学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教学方法】 合作 探究 交流 类比【教学用具】多媒体 空气能演示器 烧瓶 抽气筒 玻璃管等【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机械能和分子动理论的有关知识,由物体的宏观能量引入微观能量,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内能 由课本插图引入内能的概念 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呢?运动的分子具有的能量叫做分子动能。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互相吸引的或排斥的分子之间呢?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冷的冰、炙热的铁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都有内能。结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就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学生讨论:除温度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物体内能的大小?总结: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体积、质量、状态。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 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分子具有的能;与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及相互作用有关的能。机械能:物体作为整体所具有的能;与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学以致用: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运动的物体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在 0℃以下时没有内能C.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低温物体的内能多D.质量大且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可能比同状态质量小、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入热传递的概念。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低降低的过程。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焦耳(J)注意: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