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集合》教学案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Ⅰ、知识与技能: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 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Ⅱ、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并对易错、易混点重新认定,达到熟练应用的地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重新审视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对知识的把握,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地基础上提高自己在学习中的信心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难点:能使用 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二、教学计划:四课时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1.1《集合的概念》一、课题引入阅读教材中的章头引言一名学生朗读,教师予以诠释,从而引入课题。二、概念形成与深化1、集合的概念(1)对象:阅读课本 P3(2)集合:把一些能够 的 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元素:集合中每个 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元素通常用 表示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记作:;(2)不属于:记作:; 实例 1: (1) 参加 2008 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的所有成员构成的集合;其中元素为 (2) 三角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 (3) 方程方程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 (4) 不等式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其中元素为 你能指出各个集合的元素吗?各个集合的元素与集合之间是什么关系?3、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思考 : “著名的数学家”、”年轻人”、“较小的有理数”能否分别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集合中元素的性质(1) ;(2) ;(3)_____________.实例 2: 思考以下集合中元素的个数:(1) 节头图是中国体育代表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