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所知道的康桥》读书分享心得

《我所知道的康桥》读书分享心得_第1页
1/3
《我所知道的康桥》读书分享心得_第2页
2/3
《我所知道的康桥》读书分享心得_第3页
3/3
《我所知道的康桥》读书分享心得原文: 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不论别的,单说求学。我到英国是为要从卢梭。卢梭来中国时,我已经在美国。他那不确的死耗传到的时候,我真的出眼泪不够,还做悼诗来了。他没有死,我自然兴奋。我摆脱了哥伦比亚大博士衔的引诱,买船漂过大西洋,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仔细念一点书去。谁知一到英国才知道事情变样了:一为他在战时主张和平,二为他离婚,卢梭收康桥给除名了,他原来是 Trinity Col-lege 的 fellow,这一来他的 fellowCship 也给取消了。他回英国后就在伦敦住下,夫妻两人卖文章过日子。 因此我也不曾遂我从学的始愿。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我认识了狄更生先生。狄更生——Goldsworthy Lowes Dickinson——是一个有名的作者,他的《一个中国人通信》(Letters form John chinaman)与《一个现代聚餐谈话》(A ModernSymposium)两本小册子早得了我的景仰。我第一次会着他是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席上,那天林宗孟先生演说,他做主席;第二次是宗孟寓里吃茶,有他。 以后我常到他家里去。他看出我的烦闷,劝我到康桥去,他自己是王家学院(King’s Col-lege)的 fellow。我就写信去问两个学院,回信都说学额早满了,随后还是狄更生先生替我去在他的学院里说好了,给我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讲。从此黑方巾、黑披袍的风光也被我占着了。--摘自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读书分享:徐志摩青年时期目睹中国军阀统治的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决心出国寻求救国救民之道。1918 年他赴美国克拉克大学攻读社会学,1920 年到伦敦,次年入英国剑桥大学,住在康桥。由于康桥美妙的自然风光,引发了他的诗人气质,由此奠定了他以后作为一位诗人的文学道路基础。徐志摩对康桥有着特别的感情、难忘的眷恋,并将这种情绪发之于诗文当中,佳作迭出。《我所知道的康桥》即是作者初别康桥两年多后的回忆性散文,文章写于 1926 年 1 月。…………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河的名字是葛兰大(Granta),也有叫康河(Kiver Cam)的,许有上下流的区别,我不甚清楚。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伦潭——“Byron’s Pool”——当年拜伦常在那里玩的;有一个老村子叫格兰骞斯德,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所知道的康桥》读书分享心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