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体会参加有书共读计划看的一本书,贴近现实,所以读起来很容易,也很容易产生共鸣。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不同于一般的鸡汤文。 古典老师目前的职业是职业规划培训师,因此书中指出了很多当下社会年轻人在选择自己职业时所存在的误区,关于梦想和安全感,关于自我坚持和向外界妥协,关于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智模式,关于成功学的不可模仿,关于全心投入的欢乐 很多问题确实和正处于面临许多人生重大选择的我们密切相关。 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不要为了所谓的安全感赔上一生的梦想和未来。 工作以后买房买车成家立业似乎是当下社会给年轻人人生的 标准答案 ,做到这些就人生美满幸福了。因此大城市里,有多少正值黄金年龄的青年们背着重重的蜗牛壳一步一步地爬,什么诗和远方,什么生活的质量,都被一套房锁住了压住了,在最该冒险拼搏的年华里活得苟且而沉重。看似一栋房给了你一个安稳的落脚之处,给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可是事实上它制约了你的未来粉碎了你的梦想,无法走向更大的世界和更加精彩的未来。安全感来源于自身的强大和内心的从容,而并非这一套房子。不要成为安全感的奴隶。 二、投入的欢乐是无条件的。 书中有一个对兴趣的定义我觉得很好, 兴趣就是以你最高级的形式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之中去 ,当真正的完全投入其中,那自然会有无穷的乐趣。面对一件事,产生的不再是我做了有没有用、急于想知道结果这样的想法,而只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感受过程的欢乐,那才是真正的兴趣,才会感受到由内而生的最纯粹的最浓的欢乐。去做了,投入了,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那些吊儿郎当说着我没兴趣就不去做的人,永远也发现不了真正的兴趣,感受不到其中的欢乐。如此人生,岂不无趣? 三、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会对人生产生重大影响,要改变自己首先改变心智模式。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都只是整个世界中我们想看到的那部分。会凭借过去的经验来选择推断,构建出眼前的世界。这便是由心智模式决定的。 作者提到了两种心智模式 受害者模式和掌控者模式。前者把所有的错误归咎于外界产生自己很不幸的想法,并且只有在对比发现别人更惨中找到平衡,依赖他人,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得到他人的关爱,从中找到安慰。而后者在面临困难时则更倾向于思考如何解决,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而不是怨天尤人,信任自己能够掌控局面。很想谈谈对受害者模式的感触,我曾经对一些朋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