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检测 A一、选择题(10×2 分=20 分)1. 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A.切削速度 B. 切削深度 C. 进给量2. 与工件上得已加工表面相对得刀面是( )。A.前刀面 B.后刀面 C.副后刀面 D.切削平面3. 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 )A.生产过程 B.工艺过程 C.工艺规程 D.机械加工工艺过程4. 工件在安装定位时,根据加工技术要求实际限制的自由度数少于六个,仍满足加工要求,这种情况称为( )。A.欠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完全定位 D.过定位5. 砂轮的硬度是指( )。A.磨粒的硬度 B.磨粒脱落的难易程度 C.磨粒、结合剂、气孔的体积比例6. 在球体上铣平面,若采纳图所示方法定位,则实际限制( )个自由度。A. 1 B.2 C.3 D.47. 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 )。A. 之和 B. 倒数之和 C. 之和的倒数 D. 倒数之和的倒数8. 经济加工精度是在( )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A. 最不利 B. 最佳状态 C. 最小成本 D. 正常加工9. 淬火钢 7 级精度外圆表面常采纳的加工路线是( )。A.粗车—半精车—精车 B. 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石车 C. 粗车—半精车—粗磨 D.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10. 工序余量公差等于 ( )。A.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B.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 C.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的二分之一 D.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的二分之一二、推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1 分=10 分)1. 在切削运动中,主运动只能允许有一个。( )2. 当有色金属(如铜、铝等)的轴类零件要求尺寸精度较高、表面粗糙度值较低时,不能采纳磨削加工的方法,而只能采纳超精车的工艺方法。( )3. 硬质合金刀具热效应磨损的主要形式包括:相变磨损、扩散磨损和氧化磨损。( )4. 切削用量中切削速度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切削深度,而进给量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最小。( )5. 欠定位在加工过程中不允许存在。( )6. 磨削机床床身导轨时,由于磨削热会使导轨产生中凸。( )7. 直线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和减环。( )8. 精加工时使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9. 主轴的径向跳动会引起工件的圆度误差。( )10. 工序尺寸的布置,一般采纳“入体原则”,因此对于轴类外圆表面工序尺寸,应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