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奇妙的克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奇妙的克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奇妙的克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认识教材: 这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全文围绕“奇妙”一词向读者介绍了克隆的含义、1996 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及克隆技术的庄诱人前景。文中举例丰富,采纳巧妙、有趣的语言材料说明克隆的奇妙,因此,在教学中,可抓住课文的介绍顺序、语言材料、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及克隆的奇妙、意义及进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8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3 个字只识不写。随课文学习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率”及理解字义,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3、了解克隆的含义,通过朗读初步体会克隆的奇妙,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朗读——感悟——拓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品读具体语言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体会克隆的奇妙,产生科学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解克隆的含义,通过朗读初步体会克隆的奇妙,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区别。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具体语言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步体会克隆的奇妙,产生科学求知欲望。 教学流程: 一、课题导入。 1、出示课题,指导写好“隆”字,注意“生”字上面有一横。齐读课题。 2、学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提出朗读要求。 (1) 读前同桌互读田字格里的 8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 个字,并组一个词;把认为难写的字与同桌沟通。(2)自由大声读,读准字音。(3)思考:课文是怎样介绍克隆的? 2、学生读文。 3、检查:多音字“率”及理解字义,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对我们介绍克隆的? 5、解决问题,理清课文脉络,归纳段落大意。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4 自然段)。 1、问题导入:什么叫克隆?快速默读 1-4 自然段后说说。 2、学生回答。 3、过渡:课文又是怎样一层层的向我们介绍克隆的含义的呢?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后学生先说,老师点拨:这一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