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发芽了》教学设计10、种子发芽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种子的构造,开展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并做记录,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能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2、能参加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同意合作与沟通;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如水分、空气、温度等。 教学重难点: 开展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并做记录,能参加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 老师材料:多媒体课件,一套解剖器。 学生分组材料:培育皿、放大镜、浸泡 2 天的芸豆种子。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课前检查仪器,认识培育皿、放大镜。 课中活动: 活动一 种子的构造 1、导入新课 用生活实例引出探究的主题,(课件二:)出示一盘热气腾腾的黄豆芽。 师:同学们,老师来做一个调查,喜爱吃黄豆芽的同学请举手?你知道黄豆芽是怎样生出来的吗? (学生自由汇报) 师:是的,种子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会发芽生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讨论新的课题:种子发芽了(课件三) (板书课题:10.种子发芽了) 2、自主观察 讨论种子的内部构造。 师:一粒小小种子可以成长为一棵健康的植物,种子里面有什么?请同学们猜一猜。 (生猜想) 1 师:为了解开其中的神秘,我们先来认识种子的构造。(板书:构造) 师:你们准备怎样讨论和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由汇报) 师:确定好了怎样探究很重要,但及时记录探究结果同样重要,你打算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记录结果呢?利用你灵巧的双手把种子掰开,然后观察。(可以画出来,给学生记录单 “我的发现”) (每组一盘用水浸泡过的种子 ,生分组活动) 学生探究观察,老师巡视。 3、沟通总结 师:哪一小组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观察记录? (各小组代表展示图画——种子的构造) 师:每一个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汇报) 师边实物投影一粒种子,边解剖讲解:外面的被我们剥下来的是“种皮”,里面的“豆瓣”我们称它为种子的“胚”。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其内部构造,老师把它画出来。边画边讲解,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等。 (老师板画。)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画的构造图修改你的,开始吧! (课件四)玉米种子的构造。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像玉米种子的,请看屏幕它的构造,它和刚才我们讨论的种子内部有什么不同?(玉米种子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