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是学生学习了《100 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味十进制。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为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从而逐步培育学生沟通合作、相互学习、观察等诸多能力。 2、通过储蓄罐,乘车付钱,买东西这三种方式来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3、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主动探究 1 元=10 角。 4、适时渗透思品教育,从而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学具、小黑板、储蓄罐。 教学流程: 1、情境引入:谈话,说话。 2、认识活动:介绍、整体认识。 3、探究元角:1 元=10 角 rarr;进一步认识元与角的关系rarr;运用。 具体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生谈话: 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金元宝的储蓄罐 老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老师出示金元宝) 学生:金元宝、储蓄罐 老师:看到金元宝你会想到什么? 你们有储蓄罐吗?他有什么作用呢?当你把自己的零花钱慢慢变多的时候,你打算怎样用他们呢? 老师:那你知道买这个要多少钱呢? 学生猜价钱,老师引导,加深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你猜得贵了,便宜了 学生猜到后,让他们看储蓄罐上的标签:18 元 2、学生说话 老师:刚才小朋友说到的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课件出示:人民币) 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见过或者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人民币 1、介绍 老师:在这个信封里有一套人民币,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一说他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老师参加) 2、整体认识 课件展示,认识所有的人民币:(分两个层次) l 两个 1 元有什么不同?(区别纸币和硬币) l 先展示旧的人民币,在出现新的人民币(区别新旧版) 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人民币,那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呢? 让学生自由说 三、探究 1 元=10 角 1、小朋友们乘过城市公交车吗?它需要多少钱呢? 2、可是假如身边没有 1 元的纸币和硬币,只有一些 1 角,二角的零钱,你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个小朋友可以拿出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