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选择题失分“病因”诊断选择题因其知识容量大、答案简明、评分客观、信度高,成为各种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 ,就政治科而言,选择题分数一般占总分的一半左右,而选择题解答的便捷更为考生所偏爱。然而,在交卷或评讲时,常常见到一些同学捶胸顿足,连呼上当。那么,上当的原因何在呢? 一、 概念相混这种错误是由于相近易混概念的干扰而造成的。如果同学们对教材中的相似概念或观点(如权利与权力、法制与法治、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等等)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或理解有误,未真正把握那么,这些相似的概念或观点就会对解题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从而造成解题失误。例 1:人大代表有权持证视察人民法院工作,是因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a.国家权力机关 b.是我国的政体c.是国家行政机关 d.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剖析: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包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行政机关不能等同。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而非人民代表大会。解题时如果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看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对此知识有漏洞,便很容易造成误选。此题正确答案为a。二、思路过窄这种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和变通能力,思考问题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造成的。例3: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察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完美感受的差异表明: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剖析:题干材料说明,不同的人由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结论。故d是符合题意的。但由于d观点的表述与教材不同,有的同学缺乏变通能力,不能将“主体”变成“主观”,结果不敢判断,造成错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a本身错误,虽然人的认识属于主观的范畴,但认识是由实践决定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不是主观随意的。b本身错误,因为认识对象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不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c本身错误因为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答案是d。三、 思维定势同学们在处理信息时,在做题、讨论、评价时习惯于正向思维,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如只善于从正面看问题,不善于从反面看问题;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