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条件(1)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影响农作物分布和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2)土壤:农作物的生长之地,是农作物所需多种养分的主要来源。(3)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带,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2.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和广泛应用,使农产品直接靠近市场的必然性降低。(3)政策:是各国政府用来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4)农业生产技术:使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降低生产成本。(5)其他:劳动力、地价。3.变化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变化不大,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因素经常变化。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形成(1)自然界的基本投入:热量、光照、水分等条件,共同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现象。(2)人类社会的投入: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基本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2.分类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原始农业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住农业传统农业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谷物、果品园艺业)现代农业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3.三种农业地域类型(1)原始迁移农业:① 分布:热带雨林地区的某些原始部族。② 生产过程:③ 影响: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肥力下降→谷物产量低。(2)传统旱作谷物农业:① 生产特点:自给自足式的农业,耕地稳定。② 生产方式:以种植旱作谷类为主,精耕细作,农业区内同时饲养牲畜。③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的东岸及亚热带干旱的山地,包括中国东部东北、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的德干高原和西部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尼罗河、两河流域等地区。(3)现代混合农业:① 特点:a.以营利性生产为目的,重视规模与效益。b.人力使用较少,机械化程度高,和城市市场及工业联系密切。② 生产方式: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具体如下图所示:③ 优势:a.两种生产方式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循环。b.时间互补,忙闲错开。c.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可以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稳定。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大部分区域农业景观取代了自然景观。2.人类对待天然植被的态度发生变化(1)森林:原始社会,森林可提供许多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农业社会,对粮食种植业来说,森林是发展农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