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不足与措施【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壮大与提升,我国企业的进展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然而这种状态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与商业环境竞争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元化。企业想要在这种逆境中得到进展与壮大,就必须对内在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行广泛关注与解决,并结合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战略目标等展开内部审计,从而促进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让我国国有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本文对现阶段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所存在的不足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整改措施,希望能够为广阔的同行业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 【关键词】风险导向;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务;对策 风险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进展的今日,风险问题已经影响并制约了众多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随着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体系的建立,结合监管部门法律、法规的出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风险控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同样受风险问题影响,在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不足 1.审计质量不高 从设置内部审计范围上看,部分国有企业内审方案主要是针对财务账项审计,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对其基本经济建设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违规专项审计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审计质量不高;从开展内部审计准备工作看,部分国有企业在设计审计方案前,因人员配置不足,多数实行的是同级互审方式,这种方式执行过程受人情、裙带关系、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前期调查成为“走过场”,最终审计质量不高;从内部审计方法与技术上看,部分国企财务管理实行了信息化、集约化,但内审方面做得远远不足,甚至很多仍然依照事后审计、现场询问等方式进行,缺乏先进性,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2.审计人员素养有待提升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总体业务水平、敬业精神、道德标准及个人修养都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很多国有企业中,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实行的用人制度不一样,比如编制内正式员工、非全日制人员、外聘人员等,而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者,基本都是编制内员工,部分员工认为国企较为稳定,没有失业风险,造成员工消极怠工,安于现状,内部审计成为“走过场”。这类问题的出现,多是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养低下的表现,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不强,严重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同时,这类问题的出现,也与企业内部审计岗位员工的培训不到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