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监护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对策急诊监护病房(EiCU)主要是针对急诊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和护理。急诊监护病房的特点是房间较大,住院患者较多,不分男女患者居住,禁止家属陪护,限制探视,病房内抢救设备较多,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病情的恢复,干扰到患者的正常睡眠与休息,使其心理情绪发生了一定改变。为此,医院的急诊监护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安全护理,以减轻患者病痛,建立良好的休息与睡眠环境,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取得满意效果。急诊监护病房的住院病人病情危重,抢救率大,抢救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属于高风险科室,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而影响护理质量;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自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处理医疗纠纷有了法律依据,面对新的规则,识别护理风险,重新审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好工作环节中的风险监控,提出预防措施,提高应对能力,对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护理风险分类 从护理风险的分类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即护士风险、护理管理风险以及护理操作风险等。 1.1 护士风险 護士不能识别护理风险,不知道哪些是风险及其后果和危害,缺乏预见性;一旦出现护理纠纷,不能沉着冷静,更不知道怎样取证,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或医院利益,这是护理风险产生的最大根源和危害最大的原因。 护士风险往往是在无意之中发生的,可能护士本人并没有察觉到风险的存在,但是由于潜意识中并没有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导致这类风险也是最容易引发的,也是对医院利益产生最大影响的一类风险。 1.2 护理管理方面的风险 护患比例不符合规定;各项制度建立不全,落实不到位;医疗用物、一次性器材管理不当;无执照护理人员顶班签名;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独立操作;清洁工拖地后或下雨天防滑标识不明显等。 这种风险属于是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加上管理工作人员不够重视引起的。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根据护理的步骤进行,严格遵照医生的叮嘱进行病人的护理,坚决杜绝和减少此类风险的产生。 1.3 护理操作中的风险 新毕业的护士护理技能不熟练,静脉及静脉留置针穿刺、动脉抽血等一次性成功率较低;吸痰、洗胃、上呼吸机、做心电图、电除颤等抢救技术不熟练,延误抢救时间。这类风险主要与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相关。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水平不过关导致的一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