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邯郸学步故事成语邯郸学步故事 1 【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典故】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秋水》 【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方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盲目崇拜的人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数典忘祖 【相反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择善而长 【同韵词】进退无路、银花火树、路长日暮、无孔不入、无长物、燕巢于幕、挨门逐户、器满将覆、翻肠搅肚、依艹附木、...... 【年代】古代 【灯谜】最盲目赶时髦的人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邯郸人走路姿势非常优美与潇洒,外地人很欣赏和艳羡。燕国寿陵一个少年,特别迷恋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竟专门到邯郸学习,他非常用心观摩、效仿、练习,过了一段时间,他没学会他们走路的姿态,连自己的也全忘了 【成语示列】半臂添寒尚书醉,屏后金钗楚楚,齐俯首邯郸学步。 清·梁绍任《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一成语邯郸学步故事 2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常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奇,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方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程门立雪 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