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主观性试题的设问类型1、【体现型、反映型】解题思路:(1)定点:确定知识范围;(2)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3)梳理、作答:梳理相关知识;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2、【为什么型】【 解 题 方 法 】 : 一 般 情 况 下 要 回 答 : ( 1 ) “ 这 一 事 件 ” 是 什 么 ; (2)它发生的依据、理由、原因(根本原因、现实原因)、影响(重要性、积极意义、积极影响或负面影响)、可能性、必要性等; (3)如果材料有负面结果还要回答这样做的危害性;并且回答正确的应该怎样做。3、【怎么办型】(【措施型】)(1)分行为主体谈如何做: 政治生活:国家、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2)解题思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3)没有给定主体,就需要在学科内综合,从不同主体的角度提出建议,或者就从设问的知识点出发来考虑问题。4、【认识型】(辨析式设问、启示式设问)(1)是什么(判断表态)——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2)为什么(阐述道理)——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3) 怎么办(明确做法)——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二、主观性试题的解题方法1、审设句:① 知识范围(如果没有给,就要联系材料自己判断,材料侧重哪方面就重点写哪方面)② 设问指向:题型(体现型、为什么、怎么办,认识型)③ 行为主体:国家、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④ 关键词:比如提三条建议等2、审材料: ①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整体观点);② 找行为主体(或按标点符号)划分层次;→把握大概的知识点;③ 提取有效信息(中心句,关键词)(划出来、圈起来)→梳理相关知识;④ 找到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找到隐含的观点;⑤ 边审材料边简要列提纲,防止遗漏知识点(不要忽视整体观点)。3、组织答案(1)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2)观点+材料三、典型例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分析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