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团队的建设是响应国家语言政策,保存、保护语言资源的需要本团队的建设是响应国家语言政策,保存、保护语言资源的需要 发布时间:2025-05-11 01:25:01 1.本团队的建设是响应国家语言政策,保存、保护语言资源的需要百色学院位于广西西部百色市,百色市地处广西、云南、贵州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结合部,全市总面积 3.63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392 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多种类型和多种不同谱系来源语言交错分布的地区,它处于岭南-西南东西向和黔桂滇越南北向两个民族迁徙及语言走廊的十字交叉地带。现在主要分布的语言有:汉语西南官话、粤语、平话和客家话;壮侗语族的壮语、布依语、仡佬语、布央语;苗瑶语族的瑶语(勉和金门)、布努语和苗语;藏缅语族的彝语;南亚语系的俫语。语言资源十分丰富。学界对这一地区的语言资源早有关注。该地区语言以新中国成立前李方桂先生关于凌云瑶语(《广西凌云瑶语》)、德保壮语(《天保土歌 附音系》)、西林壮语(《台语比较手册》相关语料)的调查讨论为肇始,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调查讨论。涉及这一地区相关语言的主要讨论成果有:李连进《平话音韵讨论》,谢建猷《广西汉语方言讨论》,陈海伦、林亦《粤语平话土话方音字汇》,郑贻青《靖西壮语讨论》,吴小奕《跨境壮语讨论》,黄丽登《凌云壮语程度副词讨论》;此外,张均如等《壮语方言讨论》记录了该地区部分壮语方言点的音系、词汇,舒化龙《瑶语概论》涉及田林瑶语,李旭练《俫语讨论》涉及隆林俫语,李锦芳《布央语讨论》涉及那坡布央语,《广西通志 少数民族语言志》涉及该地区的仡佬语、彝语、苗语、瑶语、布努语。本团队的成员也早就关注这一地区的语言资源并着力开展调查讨论,卞成林、吕嵩崧、黄革、黄彩庆、严春艳、陆淼焱等均有相关成果。但这些成果基本上是少数方言点的描写及分析,还形不成覆盖这一地区的有效的架构,对于这一地区丰富的语言资源而言,极其单薄,难以为语言学讨论提供充足的语言事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当前国家已开始建立的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正是基于此认识而实行的重大举措。因而,对于桂滇黔越结合部十分丰富的语言资源而言,对于这一地区不少已处于濒危状态的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以及跨境语言而言,现有这些成果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是无法适应语言资源保护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形势的。当前,对该地区语言的调查讨论还有待更深层次讨论,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