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堂 学 案]……一、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徐志摩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请从文章中勾画出类似的富有诗意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对营造优美的抒情意境所起到的作用。【提示】第 1 节:“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这段描写营造了一种明净清朗的意境,“不生烟”“不起霭”,用否定语式强调明净的“空气”是“美秀风景”的必要背景,表达了赏景者对纯明净洁美好境界的由衷赞美之情。第 4 节:“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这段文字中,林中的莺燕吟唱春光,漫长的山径开拓胸襟,澄蓝的天空静定心地,澄澈的泉水洗滤心灵;激荡活力,一切都那么明洁和美好,充满生机,诸种自然物象共同营构出一个桃花源般的人间仙境,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拥抱自然、融合自然的淳美感情。第 5 节:“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气里寻得?”这里,风籁、云彩、起伏的山、香气洋溢的花草等,是一切美好情思的孕育之腹,人的身心投入其中,则物我交融无间,其境是何等的幽美?作者用反问句式表达了一种“自然崇拜”的感情:人的一切伟大的思想、清明的情愫、优美的灵感都源于自然,或者说,都得拜自然万物之赐。第 5 节:“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卑斯与五老峰,西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莱蒙湖与西子湖,剑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这段文字中,山河湖溪、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