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18 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高考 18 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1)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2)考纲划定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3)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但近几年广东卷主要是卷内句的对照区分。【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译文:剑门关既气象非凡,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③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②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译文:楚怀王起了贪心,并且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 ③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译文: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邃而且广泛。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尾“就”“接着”“来”。可不译。 ①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译文:把它丢在地上,拔出剑砍,使玉斗破碎。 ②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译文: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③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赤壁赋》) 译文: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 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 ⑤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了。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帮助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 ②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译文:声音并没有变大,可是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