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3 语言表达准确 全国卷《考试说明》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语言表达准确”,能力层级为 E(表达应用)。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对“语言表达准确”的考查往往和“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和“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综合起来考查。2017 年高考本考点变化较大,从逻辑推断角度来考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可结合语用实例了解概念、命题、推理这三块知识,掌握思维规律和语言法则。平时应侧重此题型的复习。思维发展与提升被确定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该题的出现是对新一轮课标的呼应,旨在扭转当下语文复习中重套路轻思维的状况,因此,这类试题将会继续出现。不过,其命题形式将会继续处在探索中。 逻辑是个多义词,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主要包括概念、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等内容。一、概念每一个概念,揭示的都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借此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每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1.概念与词语的关系平日里所说的词语,是从语言角度的叫法,如从逻辑角度则叫“概念”。概念与词语之间的关系很复杂:① 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语表示。如父亲,概念可以用爸爸、老子、爹等多个词语表示。[]② 一个词语可以表示多个概念。如海,在北京人、广东人、云南人的理解中其概念内涵是不一样的。既然概念与词语之间有这么复杂的关系,那么就要注意透过词语看词语背后的概念。要正确使用概念,就必须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与我们理解的床并不是一回事,它实际上指的是围在井口的一圈栏杆。2.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共有五种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例 1、判断下列各对概念之间的关系。① 鲁迅——《孔乙己》的作者② 教师——作家③ 文学作品——散文④ 真理——谬误⑤ 黑——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全同关系 ②交叉关系 ③包含关系 ④矛盾关系 ⑤反对关系3.概念的分类分类时必须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划分,否则容易犯概念交叉的错误。如:出席“十九大”的代表有公务员、军人,还有不少女代表。公务员、军人与女代表之间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使用。例 2、请说出下列句子中概念使用的错误。① 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