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0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0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_第1页
1/5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0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_第2页
2/5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0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_第3页
3/51
专题 20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写新材料作文,第一关就是审题立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应成为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贯穿始终。训练时必须注意: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多角度立意中寻找最佳立意。一、审题1.记叙性材料作文记叙性材料一般是指故事、生活中的事件或寓言。命题形式一般是:故事材料+故事提示语(或评论语)+作文要求。【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地义,人们尊奉了 2 400 多年。18 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纸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 2 400 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我的审题:提示:①审故事:这里讲的是一个有关好奇心的故事,好奇心改变了 2 400 多年的传统认识,发现了真理。材料两次用到“好奇”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 2 400 多年的谬误……”可见材料的中心是“好奇心”。② 审提示语:在这则材料的结尾,有“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 2 400 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这可以作为审题的核心。③ 审要求:这道作文题的要求有 7 个,重要的是“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这则材料可选的角度和立意有:保持一颗好奇心,不要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等。2.引语式材料作文引语式材料主要指名言警句、新闻调查、诗歌等,这些材料主题或显或隐,要仔细分辨。【例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有牺牲精神的表现。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0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