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比对微点突破一比对词语命题者在命题时采用删词、添词、改词的手段来设置部分选项,所以我们抓住选项或原文中的这些词语进行比对,就能迅速排除部分选项。典题演示例 1 比一比,指出选项和选段中表述不一致之处。答: 剖析 原文中的“渐渐退居次要地位”说明“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存在过,并且原先是处于重要地位的,后来逐渐处于次要地位了。选项中“从来就没有”的说法与之相悖。即学即练(2018·临川一中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美处于不断的创造之中,时时呈现出恒新恒异的形态。那么,美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的创造性,源自对客观现实具有的新鲜感。王羲之所说“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这个“新”字非常重要,它是创造性的关键。天底下固然没有绝对是新的事物,但也绝对没有两件是重复的事物。一切都在变,在时时进行新的创造。美的创造更是如此。人们能否对各种审美现象产生新鲜感,直接关系到美的创造的成败。因此,如果要在美的创造上有所作为,就得对现实、人生、自然和艺术始终保持新鲜感,不断发掘出日日新、时时新的意蕴。但是,美的创造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创造有所不同,它涉及人类精神世界中独特的高峰体验,还承载着人类文化的成果和人类心理的各种功能,因此,每一次成功的审美创造,都是一次神奇的人生体验。南京的中山陵,一眼望去,气象雄伟,不能不说这是美。这美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它是由石级一层层积累而成的。一层一层的石级,而上积累,到了顶上,配上两旁的白墙和孙中山这个人物伟大的历史意义,以及观赏者对这一意义的理解程度等,于是,本来是一些平凡的石级、白墙、青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组合成了崭新的中山陵的形象。旅游中,一个具备了相应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的人,只要进入状态,用心观照,类似的审美创造是不难实现的。实际上,中山陵这样的人文景观,其审美潜能是很大的。人们面对这样的人文景观,不但有愉悦的视觉享受,而且还会萌生深层次的心理发现和文化发现。有了这些不同层次的审美发现,人们才能真正走进审美创造的殿堂,美的形象才能真正被创造出来。人文景观如此,自然景观的审美创造也是如此。比如,夏天的晚上,仰望天空,群星灿烂,很美。这个美又是怎样创造的?首先,要有星球群的存在,才能构成满天星斗;其次,要有黑夜的环境,才能使星球的光照射出来再次,要有文化历史所积累下来的关于星空的种种神话和传说,这些星球的美才富有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