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理想蛋白质”模式与高效低蛋白日粮一直以来,猪的日粮采纳都是高能量、高蛋白模式。但随着蛋白原料的日趋紧张及化学合成氨基酸产品的开发,低蛋白日粮的应用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方面,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将就猪的“理想蛋白质”营养需要与低蛋白日粮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1 理想蛋白质“理想蛋白质”是指含有最佳氨基酸组合和利用率的饲料蛋白质,同时为动物合成蛋白质提供最佳比例的必需氨基酸(EAA)。在理想蛋白质条件下动物可以实现最高饲粮蛋白质利用率,同时饲粮中的 EAA 具有同等限制性。重要的“理想蛋白质”体系有英国 Rowett 讨论所 Wang 和 Fuller(1989,1990)的模式、英国ARC(1981)模式、美国 Ilinois 大学 Chung 和 Baker(1992)的模式(表 1,表2)。其中 ARC 模式是以瘦肉组织中的氨基酸组织中的氨基酸平衡为基础,Fuller等以猪最大氮沉积为基础,Baker 等饲喂补充晶体氨基酸的纯合饲粮所得到的数据为基础,而 NRC 则以文献调研的数据推导为基础。在各种“理想蛋白质”模式中,均以必需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率来描述。在典型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赖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苏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则依次分别为第二、第三和第四限制性氨基酸。最近的讨论表明,异亮氨酸、缬氨酸,可能还有组氨酸,在日粮蛋白质含量降低 2~4 个百分点时也可能具有限制性。1.1 赖氨酸赖氨酸在必需氨基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赖氨酸是猪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影响猪生长最重要的氨基酸。营养学家对猪的赖氨酸需要量讨论最多,而且结果较准确。现在在猪的日粮中补充赖氨酸变得越来越普遍,在进行日粮配方时首先会考虑赖氨酸的需要,并且作为平衡其它氨基酸的参考氨基酸。赖氨酸的作用绝大部分用于合成体内蛋白质,不会产生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次级代谢物。赖氨酸的缺乏将限制蛋白质合成,因此限制增重。结果,未用于合成蛋白质的能量被用于脂肪沉积。在饲料中加入赖氨酸能够使饲料粗蛋白水平降低有同时保持赖氨酸的水平不变,提高饲粮所含粗蛋白的利用率,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瘦肉率,从而保证最佳的生长。赖氮酸与蛋白质之间的比值,实际饲粮中应达到4.5%~5.0%,“理想蛋白质”的目标值是 6.5%~6.8%,Wang 和 Fuller(1980)报道,“理想蛋白质”的赖氨酸与粗蛋白比例为 7%。1.2 苏氨酸苏氨酸是最后被发现的必需氨基酸。在大多数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尤其是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