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相关素材张之洞论倡民权之谬方今中华诚非雄强,然百姓尚能自安其业者,由朝廷之法维系之也。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倡此议者,岂得独安独活?且必将劫掠市镇,焚毁教堂,吾恐外洋各国必借保护为名,兵船陆军深入占踞,全局拱手而属之他人。是民权之说固敌人所愿闻者矣\[或谓朝廷于非理要求,可诿之民权不愿,此大误也。若我自云国家法令不能制服,彼将自以兵力胁之。\]昔法国承暴君虐政之后,举国怨愤,上下相攻,始改为民主之国。我朝深仁厚泽,朝无苛政,何苦倡此乱阶,以祸其身而并祸天下哉?此所谓有百害者也。考外洋民权之说所由来,其意不过曰:国有议院,民间可以发公论达众情而已。但欲民申其情,非欲民揽其权。译者变其文曰民权,误矣。\[美国人来华者,自言其国议院公举之弊,上挟私,下偏徇,深以为患,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深考之谈耳。\]近日摭拾①西说者,甚至谓人人有自主之权,益为怪妄。此语出于彼教②之书,其意言上帝予人以灵性,人人各有智虑聪明,皆可有为耳。译者竟译为人人有自主之权,尤大误矣。──张之洞著《劝学篇》,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解读】这是张之洞《劝学篇》中《正权》分篇里的一段话,主旨在于反对倡兴民权。《劝学篇》一般视之为阐发“中体西用”思想的代表作。既然是“中体西用”,当然是不会被容忍倡民权的。因为“民权”与他们所要维护的“君权”相对立,倡民权,在其心目中便会有妨于固“中体”。当然,张之洞的《劝学篇》也主张“西用”,主张“变法”,并不是死硬的顽固派反对一切西洋事物的论调。即使对倡民权,也不是一味地粗俗咒骂,而是“说理”批驳,也带有较强的“学理”色彩,需要仔细体味。下述几点应该特别注意:①材料中持论,“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甚至与“劫掠市镇,焚毁教堂”的“乱事”联到一起,并且进而说这会引起外国武装干涉。这样,社会动乱,外国侵略,似乎都成了“倡民权”所造成的恶果。照其逻辑,只有维持清朝纲纪、使之保有“制服”民众的权能,才可保邦致治。这显然是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上来说话的,论调是荒谬的。②为了抹杀在中国倡民权的合理性,给清朝统治张本,材料中极力为清朝涂脂抹粉,说其“深仁厚泽,朝无苛政”,并且与法国比较,说该国“承暴君虐政”,才致其“改为民主之国”,中国则不存在类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