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归纳清朝初年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归纳 19 世纪前期中国统治出现危机的表现,对比认识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趋势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概括说明清朝开拓疆域的表现,理解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意义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知识点一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背景: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 100 多年的鼎盛局面,被称为“康乾盛世”。2.表现 (1)实行奏折制度: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这种方式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2)设立军机处:雍正时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负责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3)加强思想控制: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图解历史】 清代中央官制示意图(军机处设置后) 【史料实证】 清朝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特点史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史料二 (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研读](1)史料一说明了设立军机处的原因。(2)史料二说明军机大臣听从皇帝命令,上传下达。[思考](1)军机处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立及发展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军机大臣有何主要职权?提示 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根本原因: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职权:承旨、出政。(2)据史料二归纳军机处有何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提示 特点:处理全国机要事务;保密性强;军机大臣权力有限,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