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网络课模式下研究性学习初探内容提要: 本文是以“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为例,探讨中学历史网络课模式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首先概要介绍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其次从理性思维的角度分析: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功能,开发、选择、提供较丰富的网上学习研究资源;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交互功能,初步培养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职能应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历史学习应加大和现实结合的力度,提升历史教育的功能等问题。然后从操作的基本程序概要介绍学习、研究的方法和步骤;通过机机交互、人机交互、协作学习等手段,深化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的理解和探究。最后谈谈教学实践后的几点思考。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 2000 年 1 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从狭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主动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主体参与为途径,以问题的探究为核心的一种新型课程。本文是以“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为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下,探讨历史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与学科课程融合在一起,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迁移到学科课程中。从学科教学内容出发,开展单一或综合的研究。研究的主题主要来源于学科教学中学生感兴趣或希望深入了解的问题。当然在研究中有时也不可避免地超出本学科范围,形成几个学科的综合(或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本课从研究方向上强调深入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并从中探讨工业革命影响带来的启示。这是一个历史专题研究,目标是希望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协商,对研究主题形成一定的认识,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一、理性思维: 1.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功能,开发、选择、提供较丰富的网上学习研究资源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以其海量信息存储与共享,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学习资源。 目前,在国内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人们已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但网上资源的庞杂,也使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尤其使中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本课题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