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与工资收入的户籍差异社会资本与工资收入的户籍差异 摘要:本文利用 2025 年全国八城市调查“社会网络与求职经历”数据,结合改进后的 OaxacaBlinder 分解技术,考察了社会资本对于农民工和城市职工工资收入差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明瑟方程基础上纳入社会资本变量后,户籍工资差异被解释得更加充分,可由个体特征要素解释的比重甚至高过了总户籍工资收入差距。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欠缺,可以解释户籍工资差异的 1/4;而社会资本回报占优,会导致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收入差距缩小 30%。文章在解释了这种“资本欠缺”和“回报占优”并存现象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资本;工资收入差异;户籍卑视;农民工;城市职工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25)06-0079-07 一、引言 2025 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约为 253 亿,比上一年增加 1055 万人,增长 44%[1]。但农民工的工资水平、福利状况以及其他生活机遇同城市居民存在巨大的差距[2]。2025 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 1417 元,农民工收入只占城市居民的一半略多 根据 2025 年《中国统计年鉴》推算。。并且,在医疗保险等其他社会福利方面,农民工的处境更加糟糕,由此造成了他们生活压力大、社会安全感低等不稳定因素的增加[3]。户籍身分所导致的工资收入差距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性别、区域等影响因素。 关于户籍收入差异的分解已有大量讨论,这些讨论主要从人力资本禀赋和户籍卑视的视角展开,但从来没有引入社会资本的理论进行实证分析。而且这些讨论结论往往不太一致,既有讨论认为收入差异主要是人力资本差异造成的[4~6],也有人认为是户籍卑视造成的[7~8]。还有大量讨论专门考察了职业、行业及所有制等制度壁垒对户籍收入差异的影响,以及考察工资收入的不同分位数中,人力资本和户籍卑视所占比重。 本文引入社会资本理论来理解农民工和城市职工的工资收入差距。支持本文得以进行的依据有两点:首先,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资源配置手段,弥补了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完全[9],可以增强劳资双方的信任水平,促进“人职匹配”[10],进而降低求职过程的交易成本。因而,社会资本有别于人力资本,具有独特的收入效应[11],这在国内外劳动力市场的讨论中得到反复验证。其次,劳动者的社会资本存量在农民工和城市职工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农民工相比城市职工,工作时间较长,但社交活动有限,因而他们投资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