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稻水象甲的防治

稻水象甲的防治_第1页
1/2
稻水象甲的防治_第2页
2/2
稻水象甲的防治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原产美国东部、古巴等拉美地区,1976 年在日本发现,十年后扩散至全日本列岛。1988 年入侵朝鲜半岛,同年在我国河北唐海县首次发现,1990 年进入台湾,随后在天津、山东、辽宁、吉林等省相继发生。1993 年在我国南方稻区浙江玉环发现,以后逐步扩大到沿渤海湾及东部沿海各省份(江苏除外)都有分布为害,内陆省份江西、安徽、山西、陕西、湖南也都成了稻水象甲的领地,近年在我省昆明地区也已发现。属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一、危害程度与症状 稻水象甲又称稻根象,抗逆性强,防治难度较大。主要危害水稻,成虫啮食稻叶,幼虫取食稻根,轻则 40%以上根系被毁,一般减产20%左右,重则可毁灭 80%以上根系,减产达 50%左右,甚至造成绝收。其寄生范围广、繁殖能力强,能借助风力和水流传播,也可通过疫区内的秧苗、稻谷和稻壳及其他寄主植物、交通工具人为传播。(1)成虫:成虫多在叶片的叶缘或中间沿叶脉方向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长短不等的长条白斑,长度一般不超过 3 厘米。(2)幼虫:幼虫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 龄幼虫蛀食根部,4 龄后爬出稻根直接咬食根系。幼虫密集根部,根系被取食,刮风时植株倾倒,甚至被拔起浮在水面上。由于稻根系造成破坏,使稻株生长受阻,变得矮小,分蘖率降低,成穗株率和每穗粒数明显减少,抽穗期和成熟期显著推迟,最终导致严重减产,一般地块减少 10~2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 50~70%。 二、防治与控制 (一)加强检疫,严密封锁,控制人为传播 做好宣传,提高人们对稻水象甲危害性认识,防止疫区种子、秧苗、稻草外传。严格实施植物检疫,非疫区严禁从疫区调运稻种和可携带传播该虫的物品,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农机具、包装填充材料应严格检查,必要时做灭虫处理。 (二)农业防治 稻田秋耕灭茬可大大降低田间越冬成虫的成活率。结合积肥和田间管理,清除杂草,以消灭越冬成虫。水稻收获后要及时翻耕土地,可降低其越冬存活率。 1、合理施肥。施肥多的稻田,幼虫量大,所以氮、磷、钾合理搭配、科学施肥可以降低虫口密度。 2、适时排灌。在末龄幼虫危害期进行排水,使土壤干旱以控制稻水象甲危害。早期排水后,田间缺少静止水,成虫产卵将减少,也可影响孵化的初龄幼虫存活。 3、清除杂草。春季越冬成虫未向稻田转移前和秋冬季节,清除和烧毁稻田周围杂草,使其失去越冬场所,直接消灭害虫。 4、利用稻水象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稻水象甲的防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