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现代主义在中国得进展历程 一、现代主义概述 现代性与 10 世纪中国文学思潮 现代主义以鲜亮得叛离性与变幻莫测得艺术形式给文学以摧毁式得震撼,开辟了文学得新世纪。现代主义就是 20 世纪西方文学主流,也就是中国文学得重要潮流,显示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化得进程。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共同参加了中国文学现代化得建设。中国文学得现代性与西方文学得现代性并不等质同步,社会历史形成得接受语境得局限,为现代主义得出场搭建了过于阴暗、灰蒙得大幕。现代主义在 20、30 年代掀起了两次浪潮,现代主义得各种思潮如走花灯似得在中国纷纷登场亮相,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心理分析、唯美主义、未来主义都留下了自己得身影,显示了现代主义在中国影响得广泛性与依附性,它们常寄附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思想之中而显露自身。同时,“现代派”诗、“新感觉派”小说与九叶诗人得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尤其工于诗得象征与意象、小说得“心理分析”与“意识流”,制造了中国得现代主义文学大厦。现代主义在中国多寂寞、曲折,自言自语而孤芳自赏,但某些时段则有些灯红酒绿得样子。似乎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世界与现实主义有并立之势得不就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想,而就是现代主义文学思想。二、二十年代得现代主义1、新浪漫主义 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得发生最先对中国文学产生诱惑得现代主义思想就是西方得新浪漫主义。它作为一个宽泛得文学概念而被介绍进来,主要理论文献有:昔尘得《现代文学上底新浪漫主义》(《东方杂志》第17 卷第 12 号)、田汉得《新罗曼主义及其它》(《少年中国》第 1 卷第 12 期)、谢六逸得《西洋小说发达史·自然主义之后》(《小说月报》第 13 卷第 11 号)等等。新浪漫主义就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出现得各种反自然主义、反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得总称 ,它就是现代主义初期得变体,具有现代主义特点,但又不能完全等同现代主义。茅盾从文学进化论角度肯定了新浪漫主义对中国文学得作用,“我认为中国得新文学,要提倡新浪漫主义……能帮助新思潮得文学,该就是新浪漫得文学;能引导我们到正确人生观得文学,该就是新浪漫得文学,不就是自然主义得文学。所以,今后得新文学运动,就是新浪漫主义得文学。”[注]并且,她还从写实主义角度,认为新浪漫主义就是写实主义得演变与进展,就是“合写实主义与感情主义为一得”[注],认为罗曼·罗兰就就是新浪漫文学得代表作家。制造社得田汉则认为新浪漫主义“便就是要从眼睛瞧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