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桥小学防校园欺凌手册案例一 北京市西城区某职业学院的一名女学生朱某,伙同另外四名女被告人在学校女生宿舍楼内,实行恶劣手段,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女学生并拍摄了视频,事后还在自己的微信群内小范围进行了传播;其中一名被害人,当天先后被殴打了三次。经鉴定两名被害人均构成轻微伤,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郁。2025 年 11 月,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这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案例二一个刚上高一的女生王某,被同学蒋某说成“炫富女”,并通过互联网的发酵成为众矢之的。高中毕业后,欺凌从网上到网下一直没有停止,几乎持续了十年。在这种舆论压力、心理压力和现实压力下,王某出现了抑郁倾向,多次企图自杀,一度休学,最后牵强毕业。2025 年,忍无可忍的王某到法院起诉蒋某, 今年 4 月,法院对此案的刑事部分宣判,判处被告蒋某犯诽谤罪,拘役三个月。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学校和家庭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那么,什么是校园欺凌?如何及时发现和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1、定义: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损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2、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 骂:辱骂、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打:打架、斗殴毁:损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吓: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传:网上传播谣言,人身攻击3、警惕!这些可能是受到校园欺凌的信号 1、身体伤痕,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2、孩子鞋子、首饰、文具等个人物品常常丢失或破损3、如厕习惯改变,比如孩子非得回家才上厕所4、回到家常带着难过、沮丧情绪,很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损害5、任何形式的自我损害甚至自杀行为6、孩子非常不想上学,甚至逃学,装病请假7、索要、甚至偷窃家里的钱物来替换被盗的钱或物8、拒绝谈论学校的事情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或闪耀其词9、携带或试图携带“保护”工具(棍子、刀等)去学校,并且表现出“受害者”的肢体语言,如拒绝眼神沟通、耸肩弓身等10、失眠、噩梦、尿床等4、划重点!如何避开校园欺凌,真的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