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范文汇编六篇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喜爱草原、喜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悟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1 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绽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详细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 3、4、5 段。使学生熟悉到祖国的草原不仅风光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 3、4、5 段。熟悉到祖国的草原不仅风光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第 1、2 自然段,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 3、4、5 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索。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仆人热忱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忱好客的词句。 2.读后争论沟通。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快、热忱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仆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意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辞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 1 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意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 2 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相互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相互攀谈,依依不舍地告辞。)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意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表达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 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送远客;② 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款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 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