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优质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新荣区第三小学任莲我阅读了迟毓凯老师著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当拿到这本书第一眼看到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把心理学知识用于学生管理实践,用心理学智慧提升老师工作效能”,这句话把专家的先进心理学理念和基层老师的管理实践紧紧联系到了一起,并且通俗易懂。整本书讲的不是心理学高端的讨论,讲的都是基本的、有用有效的心理学知识,谈到的都是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去提升老师的工作效率,如何具体应用于教育管理实践。正如开篇序所言“不讲屠龙术,只讲杀猪法”!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讲到的“爱心价值几何”.专家学者,万语千言;学生管理,千头万绪.在繁杂的管理工作中,必须找出一个关键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究竟是什么呢?每个老师都可能有自己的答案,但许多老师会首先考虑一个因素——“爱心”。许多全国知名的老师在谈及学生管理经验时都会首提“爱心”,如全国知名班主任任小艾给出老师职业伟大的一个理由是:教育行业之外的人,只是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谁都能做得到的,但老师职业之所以伟大,就是当老师的不仅要爱自己的孩子 ,还要爱别人的孩子。因此,当老师的必须有“爱心”。再如知名的中学老师李镇西的第一本书就名为《爱心与教育》,书中记录了他教育实践中的大量感人故事 .我们老师自己也非常看重并且常常将“爱心”放在首位,在做工作各种总结时常常也把“爱心”挂在嘴边;书中迟老师在讲“爱心价值几何”却说到爱心并不能成为学生管理、教育影响的关键因素。迟老师说了三点理由,其中一点是这样的“假如爱心能教育好孩子,那么老师这个职业似乎都是多余的了,教育工作由家长来做最好了”。因为假如比“爱心”的话,当然是家长爱得更深。简单明了的理由让我恍然大悟,常常挂在嘴边的“爱心”并不是那么的关键,而只是一种道德的诉求。的确,单比对孩子的爱,老师比得过孩子的父母吗?既然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为什么有那么多家长无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很多老师也很爱自己的学生,但为什么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呢?归根结底,教育是一门科学,而爱心只是一种道德的诉求。其中还有一点“爱心是教育的关键”这种观点对老师职业是一种简化甚至侮辱。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教育好他们,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假如我们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在多年教育实践后得到教...